第九屆海峽兩岸地貌學研討會在臺灣舉行
發(fā)布時間:2018-05-16 來源:中國地理學會

2008.12.29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殷勇

海峽兩岸地貌學同行的學術交流已至第9屆,這次原定在成都舉行,因汶川大地震而改在臺灣。2008年8月26日-9月1日在高雄師范大學召開學術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有臺灣大學林俊全、張長義教授、高雄師范大學副校長蔡培村教授、地理系主任齊士崢教授等,南京大學王穎院士、李滿春教授,成都理工大學唐川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紀遠研究員等50余人,南京大學地學院赴臺灣參加野外實習的20多名本科生也一起參加了學術研討會。

此次會議由中科院院士、海岸海洋學家、南京大學地學院院長王穎教授,臺灣大學著名地景保育專家張長義教授擔任學術顧問,南京大學朱大奎教授,臺灣大學林俊全教授和高雄師范大學齊仕崢教授共同擔任主席。會議主題包括地表過程與環(huán)境演變,環(huán)境災害與風險管理,人類工程活動與環(huán)境地質,環(huán)境保育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此次會議還特別加入了汶川大地震與次生地質災害及救災重建與管理,以體現(xiàn)海峽兩岸地理學界同行對汶川大地震的關注。

先后有26位代表報告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穎教授通過塔克拉瑪干石英砂表面結構組合特征分析,提出塔克拉瑪干沙漠砂具有風化剝蝕、河-洪積、風積等起源,但顆粒表面的波浪、水流作用標記以及堆積過程中的溶蝕與沉淀作用指示沙源主要來自于中新世晚期(約1000萬年前)干涸的古海洋,這一研究成果為我們追溯中新世新特提斯海的演化,塔克拉瑪干滄海變桑田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成都理工大學唐川教授報告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fā)震機制與誘發(fā)的次生災害,臺灣大學地理環(huán)境資源學系主任林俊全教授報告了臺灣高山凍融作用之研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前所長劉紀遠教授報告了蒙古高原沙塵暴源區(qū)的土壤風蝕定量研究,臺灣大學張長義教授報告了臺灣國家公園的發(fā)展與挑戰(zhàn),南京大學朱大奎教授報告了唐山曹妃甸地理資訊系統(tǒng)研究,高雄師范大學齊仕崢教授報告了澎湖群島濱臺地形分布及其成因之研究。大陸代表較多涵蓋全球變化造成的地表過程和環(huán)境演化,以及目前大家比較關注的冰凍雨雪和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質災害問題,臺灣代表較多圍繞地景保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但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了消除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保護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

會后,對臺灣西海岸、澎湖列島火山海岸火山地質作了專題考察,林俊全教授對野外觀測作了精心的安排與講解??疾炱陂g,王穎院士對火山地質、火山海岸及海濱沉積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解。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地理學會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大屯路甲11號

郵政編碼:100101

電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頁網(wǎng)址:http://m.weixing88.com.cn

電 話:010-64870663

傳 真:010-64870663

版權所有:? 2001-2012 中國地理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大屯路甲11號      郵編:100101
電話:010-64870663      傳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備案/許可證號碼:京ICP備18020997號-6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53842
技術支持:北京智聯(lián)軟件技術有限公司